百合产地在哪里 ?百合的前世今生—它的产地分布和种植历史

百合是生长在亚洲东部地区、北美洲以及欧洲等一些温带地区的植物,它的原产地是在中国、朝鲜和日本。百合是一种既可以当花朵来欣赏,同时也可以作为食物来食用的植物,它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。
古代洛阳南部山区多生长有野生百合,很早就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为人们所认识。隋代时,洛阳已建有太常寺药园、静仁坊官药园两个大型皇家药圃。到唐高宗时期在洛阳编修的《唐本草》中就有百合,说百合“味甘、平,无毒,主邪气腹胀、心痛,利大小便,补中益气,除浮肿、寒热,止涕泪”。在谈到洛阳百合的分布时,该书说:“近道处处有,根如胡蒜,数十片相累,人亦蒸煮食之。”可见唐代时,百合在洛阳已分布很广。而平泉河一带就是中国最早种植百合的地区之一。平泉河之所以成为一条历史名河,与唐代两位名人有关,一是孟诜(shēn),二是李德裕。孟诜就住在平泉河流经的桃花山上,种植草药,济世救人,后来写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《食疗本草》。《食疗本草》中说,百合主治心急、心悸,即所谓的急火攻心。其用法是将百合蒸过,“蜜和食之”。
到清代时,洛阳山区的野生百合由于连年采挖已近绝迹,但是洛阳百合早已名满天下,被列为贡品。当时规定负责纳贡的县是嵩县,清代嵩县辖今嵩县、栾川和伊川南部,这里是中药材的传统产地,也是纳贡大县,仅干百合每年需进贡上千斤。于是当时地方官知县康基渊便推行人工种植来满足上贡及消费需求。
清乾隆三十四年(1769),洛阳嵩县知县康基渊调任甘肃镇原县、皋兰县(属甘肃兰州)知县期间,他发现此地的土壤与洛阳嵩县的相似,适合百合生长,且这里地广人稀、荒地很多,就写信给一些嵩县的百合种植户,让他们来皋兰县种百合,于是洛阳百合便迁居到了兰州,便有了后来产量巨大的兰州百合。发展至今,洛阳的百合却默默无闻了。

目前,我国著名的百合产地主要有四处:甘肃兰州,湖南龙山百合、洛阳百合、湖南龙牙百合,其中甘肃兰州百合和洛阳百合适合做菜,湖南龙山和龙牙百合为药百合,适合滋补养生。甘肃兰州和洛阳的百合,味微甜,鳞片适中,价格第二高,好吃但是药性弱。湖南龙山百合,药食同源,微苦,鳞片厚度适中,价格最便宜。湖南龙牙百合:药百合,苦味浓,鳞片异常厚,价格最高。百合分布很广,现在主要来源于农家栽种,主产于甘肃兰州,甲凉;湖南邵阳、隆回,安化、长沙、岳阳、平江、沅阳、浏阳、龙山、汨罗;河南洛阳;江苏宜兴、连云港、东台、海安;浙江湖州、恫芦、龙泉、遂昌等。
甘肃兰州和洛阳产的百合鲜甜,至少要历经三年的时间才能长成,以鲜食为主,兰州百合号称全国唯一甜百合。湖南、江西、江苏宜兴产的卷丹百合味微苦,为食药两用,一年即可采摘。
在我国尤以河南洛阳、江苏宜兴、甘肃兰州、湖南邵阳龙山栽培百合历史悠久。为全国四大百合产区。据统计,2020年全国百合种植约20万亩,其中兰州百合约10万亩,湖南龙山约6万亩,洛阳百合约2.5万亩,湖南邵阳约1万亩,江西万载百合约0.5万亩,江苏宜兴百合约0.1万亩。
